2008年,赵其国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一书中首次提出“功能农业”概念。和传统农业技术主要针对作物产量需求、作物健康、养分吸收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不同,功能农业指针对人的健康需求、矿物质营养定量控制、营养高效吸收转化模型、毒害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功能农业应围绕方法体系、基础、应用及标准在内的四大体系开展研究。特别在基础研究方面,应围绕岩石-土壤-肥料-作物/动物-食品-人体,物质流传输规律与调控技术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已开展若干前期研究工作。例如,中科院地理所雒昆利团队对华南长寿地区饮用水中元素含量特征及非长寿地区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得到人的寿命与矿物质地理分布相关的结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梁东丽团队发现,土壤有机质可能存在硒固定机制。
同时,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实验室主任尹雪斌介绍,成立于2008年的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实验室建立了完善的矿物质形态分析技术体系,实现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微量-恒量硒代氨基酸形态分析,并在南方水稻、旱区作物等开展了立体精准给肥的试验研究。
与会专家看来,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功能农业这一新学科的体系雏形。“未来,如何搭建功能农业学科框架,提炼哪些关键科学问题,如何紧密结合创新链和产业链,政策需求如何推动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尹雪斌表示。